20天亏两千,他们却说赚到了 8名高中生摆摊创业收获比金钱更珍贵的人生财富

Connor 火币pro官网下载 2025-09-04 3 0

20天亏两千,他们却说赚到了 8名高中生摆摊创业收获比金钱更珍贵的人生财富

吴桐团队成员在摊位前留影。

20天亏两千,他们却说赚到了 8名高中生摆摊创业收获比金钱更珍贵的人生财富

摊位前人头攒动。本组图片由受访者提供

深圳新闻网2025年9月3日讯(圳晚报记者 刘夏蓝 实习生 罗莉铃)8月2日的深圳书城中心城北区,比往常更添了几分热闹,8名身穿深圳校服的高中生在此摆了一个不大的茶饮摊位;他们加冰、调茶,还不时招呼过往行人,忙得不亦乐乎。然而,这场为期二十天的创业,以约2000元的亏损告终。令人意外的是,整个团队无人为此气馁。项目的发起人、香港中文大学(深圳)附属明德高级中学的学生吴桐坦言:“这笔‘学费’交得非常值,我们赚到的,远比金钱重要得多。”

高中生CEO“抠门”又“精明”

故事的起点,源于另一群学生的“创业”。今年“五一”期间,吴桐目睹了同学邓相宜的团队在书城的摆摊经历,三天亏损近8000元。这次不成功经历反倒点燃了吴桐的斗志,他心想,能否利用更充裕的暑假时间延续这个项目,扭转亏损局面,甚至实现盈利?他还立下一个特别的目标:将盈利额的15%用于公益事业。

七月底,吴桐写了篇“小作文”,详细阐述了他的摆摊计划,并发给了身边不少同学和朋友。“前后问了几十个人,但大部分都拒绝了,”吴桐回忆道,“很多人觉得这个想法太天马行空,根本不可能实现。”尽管如此,他最后仍成功召集了7名成员,开始项目筹备。

展开全文

吸取了邓相宜团队“成本控制不佳”的教训,吴桐团队从一开始就注重“开源节流”。他们没有盲目采购,而是先制定可行性方案,精准预测每天的销量,再据此确定杯子、手提袋和吸管的采购量。就连水果也坚持每日或隔日按需采购,最大限度确保食材新鲜,实现零库存。

他们还运用地理课上学到的知识,研究深圳暴雨的时空分布特点,并建立数据模型,当预测到第二天暴雨概率超过70%时,就启动“暴雨经济对冲方案”:线上提前锁定订单,这样即使因暴雨无法出摊,也能保证部分收入。“这就像把课堂直接搬到了街上,进行一场真实的压力测试。”吴桐说。

然而,社会的第一课来得很快。申请摊位的过程并没有想象中简单。吴桐先是从街道办跑到城管局,得知必须以社团名义申请后,又返回学校写申请、盖公章……前后花了一个多星期。与此同时,准备工作也在紧锣密鼓地推进。在吴桐家中,团队成员们对照网络教程,花了两天时间反复调试饮品配方。他们一遍遍制作、试喝,直到得出大家都认可的口感。

8月2日,摆摊首日。中午12点,他们便将原材料和设备扛上车运往书城,但由于缺乏经验,做完准备工作已经是下午4点多了。一切终于就绪,怀着忐忑的心情,他们正式开张迎客。

亏钱却赚到人生“第一桶金”

开张首日,团队立下规矩:当日营业额覆盖成本后,按工时给大家发日结工资,所有成员共担风险。第一天的营业额出乎意料得好,许多顾客看到是一群学生摆摊,特意前来支持。当天结算后,每个人都拿到了工资。

然而,创业并非总是一帆风顺。在之后的工作日,人流量骤减,营业额时有低迷,有好几天刚好抵平成本,根本无法开出工资。“没有功劳也有苦劳”的想法在一些成员中逐渐产生,而另一部分成员则坚持“规则就是规则”。团队内部因此爆发了激烈的争吵。

“那几天是我压力最大的时候。”经历了几个不眠夜,作为规则制定者,吴桐决定坚守原则,他在群里发了一个安慰性质的小红包,但工资坚决不能发。“我必须带头遵守我们共同定下的规则。”

这场危机也让他第一次深刻体会到管理者的艰难:“你需要平衡人情和规则。工资发少了,人心会散;工资发多了,成本就超了。”

在冲突与磨合中,团队也在成长。在摆摊的最后两三天,当得知成本仍差一千多元才能收回时,所有成员做了一个决定:主动放弃前几天的工资,把所有营业额都用于填补成本,共渡难关。“那一刻我突然觉得,我们不是一个临时凑起来的摊子,而是一个真正的团队。”吴桐感慨道。

8月24日,是吴桐团队摆摊的最后一天。傍晚,他们带着几杯没卖完的冰茶,再次来到每日都会光顾的农批市场。看着卖西瓜的老板,他们回想起20天前,老板手把手教他们如何“听声辨瓜熟”的画面。这近20天里,这位老板成了他们生意的导师与支持者。“明天我们就不来了,这个请您喝,这回千万别再给钱了。”吴桐说。老板愣了一下,笑着接过饮料,转身搬出几个大椰子塞到他们手里:“拿去拿去,你们学生娃,了不起!”

当天夜里,他们扛着桌子走在路上,回顾起这些天的经历。有天,一位顾客买完饮品后送给了环卫工人。这一举动触动了团队成员,自此,每天收摊时,他们便用剩余水果做成冰饮,送给旁边的环卫工人、保安、外卖小哥。吴桐表示:“我们都觉得,让100个人记住我们,远比10000个人刷到我们更有价值!”

真心换真心,获赠冰饮的清洁阿姨每天提前来帮他们打扫;为了存放物料,他们用饮品与隔壁书店店长换来了仓库一隅的临时使用权。这些课堂上不曾教授的人情往来,成了他们社会实践中最生动的一课。看似“亏本”的创业,让这群高中生真切感受到了比金钱更重的情谊与担当。

“盈利是目标,但不是目的。”吴桐在总结这段短暂的“CEO”生涯时说道,“真正的目的是去实践、去体验,让知识走出课本,在真实的城市里扎根生长。这二十几天,我们学会了如何真诚地沟通,如何负责任地做事,这些都是无法用金钱衡量的宝贵财富!”

编辑:黄春才

评论